甘复能不同剂量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

时间:2016-11-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大量文献佐证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本文旨在介绍不同剂量的腺苷蛋氨酸,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详细内容如下:

临床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65例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确诊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B组3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肝功能异常程度方面具有均衡可比性。入选病例血清总胆红素高于正常值5倍以上,排除肝外阻塞性黄疸(结石、肿瘤等)和重型肝炎。

A组给予腺苷蛋氨酸:剂量mg每日1次;B组给予腺苷蛋氨酸:剂量mg每日1次。两组均用5%葡萄糖注射液mL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基础治疗均为常规保肝治疗,并分别于2、4周复查肝功能,检查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治疗期间监测药物不良事件。

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B组与A组ALT、AST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Bil、DBil、GGT、ALP的降低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4周后B组ALT、AST、TBil、DBil、GGT、ALP六项指标均较A组明显下降。治疗4周结束后两组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慢性乙型肝炎时,由于肝脏腺苷蛋氨酸合成酶活性显著下降,转甲基化和转硫基化过程发生障碍,易引起肝细胞膜流动性降低,Na+-K+-ATP酶的活性下降,削弱了防止胆汁淤积的正常生理过程,此时胆汁分泌减少而造成经胆汁排泄的物质(特别是胆红素、胆盐及酶类)在血液中聚积,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综合征及肝功能异常。因此,外源性补充腺苷蛋氨酸可使慢性肝病时生物利用度降低的必需化合物恢复其内源性水平。

总之,两种不同剂量的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均安全、有效,但研究表明高剂量腺苷蛋氨酸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且无不良反应,亦值得临床推广。

市场部.4.12









































北京专业权威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哪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sapo.com/byjj/14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