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升高 谷草转氨酶又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文缩写AST或GOT。 临床意义: 1、谷草转氨酶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或心肌炎; 2、谷草转氨酶高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甚至患者已经到了肝硬化的程度。 3、谷草转氨酶高更能反映肝细胞受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关疾病: 1、病毒性肝炎 2、肝硬化与肝癌 3、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 4、中毒性肝炎,如红霉素、四环素、避孕药等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降低 谷草转氨酶偏低没有临床意义,谷丙谷草转氨酶比值在两者都升高时才有判断肝病的病程和预后的意义。 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 临床意义: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会导致肝细胞不断损伤 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导致肝脏代谢能力下降 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偏高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 相关疾病: 1、肝病(肝炎,肝坏死,脂肪肝,肝癌等) 2、心肌炎,肾炎,肺炎,肺结核,败血症,脑炎3、胆囊炎,胆结石,胆管梗阻4、消化道疾病 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 偏低没有临床意义。 5、碱性磷酸酶升高 临床意义: 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都会使碱性磷酸酶偏高。 相关疾病: 无黄疸 1、肝硬化、肝细胞癌 2、胆管癌,肝内结石 3、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 有黄疸 1、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 2、胆管癌、胆管细胞癌 3、胰头癌,总胆管结石 6、碱性磷酸酶降低 临床意义: 碱性磷酸酶测定主要用于诊断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是反映肝外胆道梗阻、肝内占位性病变和佝偻病的重要指标。 相关疾病: 1、牛奶-碱综合征、坏血病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3、维生素D摄入过多、呆小病等。 7、谷氨酰基转移酶升高 临床意义: 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以及肝硬化、肝肿瘤中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均可升高。 相关疾病: 1、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 3、胆道阻塞性疾病 4、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 8、谷氨酰基转移酶降低 临床意义: 临床上谷氨酰转移酶偏低的现象并不常见。乙肝患者体内谷氨酰转移酶若出现过度偏低则可能有重型肝炎 相关疾病: 1、酒精性肝炎 2、药物性肝炎 9、总胆红素升高 临床意义: 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是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是否发生异常,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阻塞、胆汁淤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黄疸、慢性肝炎、溶血性黄疸、胆结石、胰头癌等都会引起总胆红素偏高。 相关疾病: 1、生理性升高:新生儿黄疸。 2.病理性升高: (1)胆道梗阻 (2)胆汁郁积性肝炎、急性酒精性肝炎 (3)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 10、总胆红素降低 临床意义: 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 相关疾病: 1、癌症 2、慢性肾炎引起的贫血 3、再生障碍性贫血 11、结合胆红素升高 结合胆红素(英文缩写DBIL)又称直接胆红素。 临床意义: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部分是先天性体内缺乏某些酶,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的,当出现直接胆红素偏高,医院接受综合检查。 相关疾病: 1、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12、结合胆红素降低 直接胆红素偏低一般不会有病情出现,无明显临床意义。 13、总蛋白升高 临床意义: 主要是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如高度脱水所致血液浓缩(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大量出汗)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相关疾病: 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 2、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胆汁性肝硬化 14、总蛋白降低 临床意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浆被稀释,或静脉注射过多的低渗溶液而形成血浆中总蛋白降低。 相关疾病: 1、肝炎 2、结核病、恶性肿瘤、肝硬化 3、肠吸收不良病、 4、肾病综合征 15、白蛋白升高 临床意义: 白蛋白偏高主要见于血液浓缩而导致相对性的增高。 相关疾病: 1、严重的脱水、休克 2、大量出血、严重的烧伤 3、肾脏疾病 16、白蛋白降低 临床意义: 白蛋白低与肝功能异常有关还与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下降有关,各种肝脏、蛋白补偿机能受损都会导致白蛋白偏低。 相关疾病: 1、急慢性肝病 2、胃癌、肠癌、肝癌 3、蛋白质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 总结: 以上内容仅提供参考,具体请结合临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