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主中心治疗法及其实证研究的派络

时间:2016-11-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作者:卡尔·罗杰斯CarlR.Rogers

译者:宋文里

摘自《成为一个人——一个治疗者对心理治疗的观点》

案主中心治疗法及其实证研究的派络

美国的心理学界一向有实证研究的传统,假若我要对不甚熟悉此一传统的欧洲听众说明我如何对案主中心治疗法作了实证的研究,以及我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意义等等,我究竟该怎么说,才能说的明白?这个任务,事实上正是金杰(G.MarianKinget)博士和我共同决意要肩负的。我们合写为一本关于案主中心治疗法的书,首先以法兰德斯文(即比利时的荷兰文——译者)发表,然后再译为法文。金杰博士负责治疗法中的临床原则部分,我则撰写这种治疗法的核心理论。该文和我那篇收录在柯赫(S.Koch)所编的psychology:AStudyofaScienceVol.III.(N.Y.McGraw-Hill,,PP.)一书中,题为《治疗法、人格与人际关系的一种理论》(ATheoryofTherapy,Personalityand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的文章几乎一模一样。后来,我想把那些原则和理论放进实证研究的派络里来——这些研究,我们还正在进行中,目的也就在于要确证或否证我们的理论。经过稍微修改以适合于本书的成果,就是本章了。我希望它对美国人和对欧洲人一样有意义。

有一点我想恳求读者的宽容。本文中有三段是描述Q排组法如何发展和使用,以及如何用来测量自我知觉,这三段和上一章中所描述的几乎一样。但我仍然把它留在这里,因为我希望那个各章可以独立阅读,而不一定要参阅其他章节。

本章是从我们最初开始进行实证研究的年左右谈起,最后谈到年,也就是目前仍未完成、仍然对我们的最大努力构成挑战的几个研究计量。所以,我企图要在此报告的,至少是延续二十年以上的研究工作中,所取出的一小部分样品。

对研究的刺激

对于心理治疗采用案主为中心取向,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乃是,打从初始之时起,它不但刺激了研究,同时也存在于实证研究的想法之派络中。就已经完成的研究来看,其数量及多样性相当可观。年,西门和拉斯金(SeemanandRaskin)提到或描述了将近50个和案主为中心治疗法有关的研究调查,对象都是成年人,他们对这些研究作了批判的分析并指出将来的研究趋势。年,卡莱特(D.S.Gartwright)发表了一篇注解书目,把案主为中心治疗法之研究和理论构想的篇章全部搜集在内,结果他一共搜集得条。事实上,卡莱特以及西门和拉斯金等人都省略掉了和游戏治疗、团体治疗有关的研究。在当时,提出这么多的例子似乎足够说明这种治疗法的理论和实务已经发动了多少客观而实证的研究,但他们没有问为什么。现在,我们倒是该来自问这个问题。

首先,案主中心治疗理论从开始没被当成教义或真理,而只是一些假设性的陈述,或一个用以增益知识的工具。我们觉得:一个理论,或理论的某一部分,只当它能付诸考验时才会有用。我们对于这些假设每一个重要面相之能否通过可观的考验都持有认真而执着的态度,而且也相信:知识之所以能与每一个人一己的偏见或一厢情愿的想法分开,其不二法门就是透过客观的探究。

所谓客观,就是说:当别的研究用同样的方式搜集资料,并且也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资料,则它将会和我们这个研究得到相似的发现,而达到相同的结论。简言之,打从一开始,我们就相信:一旦我们所有的假设考验都采用可公开沟通、可任令他人复制的方式进行,则心理治疗学的领域将可因开放和客观的假设考验而获得进展。

案主中心的想法对研究会造成刺激效应的第二个理由,是它本身具有引导性的态度,使科学研究可以从任何一点出发,也可从任何一个层次(或精或粗)开始;同时,这个想法又只是指出一个方向,而不限定应使用哪种工具、到什么程度。从这个观点来看,把面谈录音下来,就可算是科学努力的一个小小的开始,因为这样做会比单凭记忆要客观的多;其次,将心理治疗予以粗糙的概念化,并且用粗糙的工具来测量这些概念,也比根本不做这些尝试,要科学的多。因此各别的研究工作者会觉得他们可以由自己的最感兴趣的部分出发,往科学的方向去。以这种态度为起点,后来果然发展出一系列的测量工具,用来分析面谈的原始记录,而工具也愈作愈精,甚至发展到能够测量以前认为不可捉摸的一些构设,如自我概念,或如治疗关系中的心理氛围等。

由这一点又使我相信:本理论之所以能成功的激发这么多研究,必定有第三个主要的理由。这个理论的大部分构设都可以作成操作性的定义。很多研究人格的心理学家都渴望他们这个领域的知识能有进展,但正因为许多理论构设无法操作定义,而使研究受阻。举些例子来说,像我自身(theself),自我(theego),人格(theperson)等字眼所含摄的整个现象,就是这个样子。假若有这么一个构设开始发展出来——正如某些理论家所做的——而其中包含了一些内隐的事实,不是人的清醒意识所能觉察,则到目前,则这样的构设就不会有令人满意的操作定义出现。但如果先把自我概念限于可被意识的范围内,则这个自我概念的构设就可透过Q排组的技术,或分析面谈的原始记录等方法,而形成操作定义,并且使之逐渐变得更为精细,终而把整个研究领域打开。累计一段时间后,各个研究成果也许就可能为那群不在意识之中的事素引出操作定义来。

使用可以操作定义的构设会产生的效应。它已经使得、(两个毫无科学意义的名词)的标准从心理治疗的研究中消失。与其用那种含糊笼统、定义不清的方式来思考,不如用操作定义的构设来作各别明确的预测,而且这些预测又可再受到确证或否认,而不必以价值判断的方式来断定其在个人身上的效果是或是。准此以言,这个领域要朝向科学而发展的话,其主要的障碍之一可说是就此而可移除了。

此外,这一套体系之所以能催生一些研究(不论多少)还有另一个理由,那就是,它所产生的种种构设都具有普遍性,由于心理治疗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学习、最重要的人格与知觉之改变的缩影,因此,其中所衍生的构设乃具有高度地普遍性。像自我概念、对正面关怀的需求、或人格变化的诸条件等等,全都可以广泛应用于很多方面的人类活动上。因此这些构设就可用来研究许多不同领域的问题,诸如:工业组织或军队的领导,精神病患者的人格改变,家庭或教室内的心理氛围,或心理变化与生理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最后,还有个很辛运的情况值得在此一提。案主中心治疗法不像精神分析那样(只是举例子来做比较),它很幸运能一直存在于大学校园的环境中。这意思是说:它一直能在篩篩检检的过程中去无存精,而在此过程中,个人的安全基本上是先有保障的。换句话说:人人都只暴露于同仁们善意的批评中,正如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等等科学,一旦有新的观点出现,总要经过批判和检视一样。更重要的是,这些理论和技术都赤裸裸的丢到那些年轻而热切于追寻的心灵之前。那些研究生们会拼命地怀疑和追问;他们也会提出其他的理论陈述;他们学会用实证的方法来确证或否证各种理论性的假设。就是这样,使得案主中心取向得以抱持开放和自我批判,而没有变成独断的观点。

由以上这些理由,案主中心治疗法在开始之时就把自己变成一个可透过研究而改变的过程。最初它只是围绕着技术而生出的少数几个看法,也没有任何实证的考核,而今天它已经蔚然形成网状的理论,跨越在人格、人际关系以及治疗法等领域之上,同时它也在自身四周建立起一个相当客观的实证知识体系。

面对生活有多种选择,你可能是有勇气直面内心真相的一少部分人。

颢润心理预约-,-

颢润心理网址:







































专家治骨质疏松钙片不能代替药物
专家治骨质疏松钙片不能代替药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sapo.com/ysjk/21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