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介入综合治疗

时间:2016-11-2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男性为第三位,女性为第四位,每年约10万人为此丧生.我国肝癌中,肝细胞癌(HCC)约占80%~90%,其次为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临床见肝区疼痛,上腹部肿块,进行性消瘦等。起源于肝脏其他细胞成分的恶性肿瘤罕见。由于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属晚期,加上易合并肝硬化,手术切除率很低,近年来,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为肝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其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可反复应用,临床应用已显示其确切的治疗效果.医院肿瘤科邓宏

诊断要点

病人出现肝区隐痛、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消瘦等,并逐渐加重,或伴有腹胀、腹泻、发热等,若同时有肝硬变体征及乙肝或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者应考虑到肝癌的可能。如再扪及肿大的肝脏或坚硬的癌结节,肝癌血清标志物、B超及CT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肝癌征象,则诊断大致成立。这时应结合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年国内通过的肝癌诊断标准为:

一、病理诊断

1.肝组织学检查正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二、临床诊断

1.AFP≥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并能触及有坚硬肿块的肝脏或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癌特征的肝占位性病变。

2.AFP≤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记物(AFP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γ-谷氨酰转肽酶Ⅱ、α-L-岩藻糖苷酶)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占位性病变者。

3.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4、影像学诊断:

超声,CT/MA等

一、手术治疗

二、微创治疗

1、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

TACE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由于其操作简单,且疗效较好,因而迅速在肝癌高发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其理论基础是肝癌的肝动脉供血.已知正常肝组织血供70%~75%源于门静脉,肝动脉血供仅占据25%~30%,肝癌血供95%~99%来自肝动脉,目前一般采用“夹心面包法”,即先用少量的碘油乳剂作远端终末血管栓塞,继而灌注大量的抗癌药物,再用碘油乳剂和明胶海绵堵塞中段肝动脉,近端一二级肝动脉作为下次治疗的通道,不予以栓塞.

适应症:①不宜或不愿手术切除的各期肝癌;②肝癌瘤体较大,可于术前行化疗栓塞以使瘤体缩小、血供减少,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也可减少术中播散和术后复发的可能;③为不宜手术的病人创造二期切除的可能;④非根治性肝癌术后的补充治疗;⑤作为多中心生长的小肝癌切除前的辅助治疗,可使手术更彻底。用于化疗栓塞的药物有5-氟脲嘧啶、丝裂霉素、顺氯氨铂、阿霉素等。

3.经皮药物注射治疗瘤内局部药物注射是利用药物的毒性作用,直接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常用的药物有无水乙醇、乙酸、热盐水、化疗药物、放射核素及某些中药等。经皮穿刺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术(PEI)已普遍开展,治疗效果已基本肯定。适应证:直径<5cm的小肝癌。因肿瘤部位特殊、严重肝硬化或因高龄伴其他脏器病变或切除后复发、肝功能有明显损害不宜作肝切除者。2.物理性消融术(1)射频、微波等热凝固治疗:射频热凝固是世界公认的安全、有效、先进的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采用单极或多极射频探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把探针定位于肿瘤组织,形成局部高温,癌细胞产生脱水固化坏死。其优点是不需剖腹手术,创伤小;治疗过程时间较短,相对较安全;见效快;可多次进行;治疗后痛苦小,恢复快,无需输血。但这种方法不能替代手术和目前其他辅助治疗方法,主要是由于射频治疗后仍可能残留部分肿瘤。射频热凝固治疗的适应证主要为无法手术切除的小肝癌,包括孤立转移性小肝癌、术后复发性小肝癌、单发灶直径<5cm或3~4个多发灶直径<3cm的肝癌。对于直径>5cm而又无法切除的孤立大肝癌,射频治疗与治疗性栓塞术联合应用会延缓肿瘤的发展。多数学者认为,应用射频治疗的单个肿块直径不宜超过5cm。另外,年龄较大者,有严重心衰、严重糖尿病的患者,不愿做手术的患者,肝脏上有多个病灶、不能耐受化疗放疗的患者,都可以进行“多弹头”射频治疗。对有大量腹水、严重黄疸、出凝血障碍的患者不宜应用此方法。微波固化治疗:微波固化治疗主要利用微波热效应,在超声引导下将微波天线插入肝组织,短时间内产生65~℃高温,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一般的微波天线为绝缘型,能加热凝固较大范围的肿瘤组织。微波固化治疗适应证与射频治疗相似,适用于不能切除的、多发的肝癌病灶及肝功能差者。其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一样有效,尤其对直径<3cm的瘤体疗效可靠,对3.5~5cm的瘤体仍具有大部分或完全热毁损的作用。

(2)氩氦刀冷冻治疗冷冻治疗可以经腹腔镜或经皮进行,术中或经腹腔镜进行是这种治疗的标准方法,经皮冷冻技术仍处于研究阶段。

低温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均有破坏,冷冻治疗通过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机制导致细胞死亡。冷冻术前多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肝脏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于术中将冷冻棒插入肝脏肿瘤,由中心到周边逐渐降温并结冰,致肿瘤细胞死亡。临床多选择肝脏肿瘤占全肝小于40%,且肝功能处于代偿期的肝细胞肝癌。

3、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I放射性粒子亦称为粒子刀,是目前国际医药界对外科手术以及外放疗的缺陷进行互补的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在B超、CT等监视下应用穿刺技术将I放射性粒子植入对肿瘤进行持久的放射性治疗,具有创伤小、靶心准、低剂量持续伽玛放射线照射、无污染等优点,局部肿瘤控制率可达90%以上。医院介入放射科宁厚法

I粒子是一种极为先进的微型密封放射源。它是由一根银棒,吸附着同位素I及钛合金外壳组成,外形总长4.5毫米,圆柱型,直径0.8毫米,I粒子释放能量为27.4-31.4KEV的X射线及35.5KEV的γ射线,半衰期为60.1天,全衰期为天。通过手术或经皮穿刺将放射源I粒子永久植入到肿瘤病灶内及淋巴系统周围,使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采用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疗是原子能物理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是近代医学的高科技治疗手段之一。八十年代中期以后,I组织间内放疗治疗癌症的方法在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前列腺癌为例,美国Senttle前列腺癌治疗中心采用I组织间近距离放疗治疗前列腺癌10多年的经验表明,治愈率达96.5%,而且不影响病人的生理功能。欧美国家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结果发现,除白血病外,所有的实体肿瘤均可应用I粒子治疗。对前列腺癌、头颈部癌、肺癌、肝癌、胰腺癌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均有明显疗效,并且对病人治疗后,生活质量有极大的改善。目前在国外许多癌症领域已将I内放疗治疗癌症作为首选的方式。

4、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的实验研究进展较快。传统的免疫、细胞因子、肿瘤疫苗、单克隆抗体、诱导分化以及现代的基因治疗等均属于生物治疗。生物治疗用于肝癌目前尚无突破性进展,有的还在实验阶段。但作为其他治疗的辅助治疗,可使瘤体缩小明显,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延长。常用的治疗药物方法有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I(IL-2)、肿瘤坏死因子(TNF)

5、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的靶向治疗主要是指分子靶向治疗,近年尤为令人







































白癜风治疗费用高吗
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sapo.com/yfbf/1742.html
------分隔线----------------------------